電子教學 – 自主學習的模式
自二十年前教育當局倡導教育改革始,便相繼出版了四份文件,鼓勵學校發展資訊科技教育。先是讓學校提升資訊科技的基礎設施,培訓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技能,最終達至學習模式轉移,由側重教師傳授的學習模式,轉變側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模式。
教學工具的革新
電子教學是資訊科技教育中重要的一環,是指教師應用電腦及資訊科技於課堂的教學法。教師不再單純依賴課本和手寫白板來傳授知識,而是透過電子白板、平板電腦等設施,引導學生瀏覽各類資料、錄像、視頻、動畫等,以達至主動學習的目標。教師又引用資訊科技,以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。
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電子學習 | 學生運用平板電腦學習 |
電子學習的好處
一直以來,傳統教學模式受到空間及時間的限制,教師著學生打開書本筆記,再運用黑板或簡報講解,並透過家課和測驗回饋學生。
但電子學習卻不受此局限。運用網上教學平台,教師可要求學生於課堂時上載練習,網上系統能讓教師即時批改,學生可快速地知道結果,教師即時回饋,學生亦可即時改正。
教師將一些教學內容拍成短片,上載學習平台,著學生先在家中觀看,完成預習題目。翌日回到課堂時,由於學生已經掌握基本概念,教師便可讓學生就課題作更深入的討論,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。
學習平台記錄了學生的學習歷程和學習結果,讓學生能溫習上課所學,教師亦能檢討教學過程和成效。
學生利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習作 |
學生利用平板電腦完成課堂習作 |
推動電子教學時面對的困難
學校推行電子教學,必然要克服許多困難,如平板電腦的數量不足,Wi-Fi設施未能追上等。
我校開展電子教學之初,校內只有約三十多部平板電腦,每一課堂前,必須由技術人員預先裝置路由器(router),極不方便。隨着參與了教育局的Wi-Fi 900計劃,學校的每一上課點已能接收到Wi-Fi,電子教學亦順暢得多了。
在家長教師會支持下,我校購置了逾百平板電腦,供更多班別同時實施電子教學。為進一步推動電子教學,我校計劃於2017-18學年起,讓中一新生自行購買平板電腦,預計電子教學將推行得更順暢。
要讓教師改變課堂教學的習慣,當然需要一定的時日,學校先讓教師對電子教學有更多的認識,鼓勵教師參與培訓,又邀請友校的教師向我校教師分享電子教學的心得。
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推動電子教學
在優質教育基金撥款下,我校在七個學科中實施電子教學,包括數學、生物、化學、物理、科學、中文及中國文學,計劃提升了我校不少教師對電子教學的認識和興趣。
開放教室 - 讓友校教師觀課
自推動電子教學以來,我校不少教師開放了自己的課堂,讓校內和校外的教師觀課,積極與外間友校教師交流。到訪本校的,除本地多間學校外,更有來自境外的,包括澳門、深圳、台灣、泰國等地的學校。
透過觀課,我校教師與友校教師,彼此分享電子教學的心得。當然,我校教師亦到訪友校,學習別人的優點,務求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益處。
本校教師分享使用電子教學的成效 |
本校教師開放了自己的課堂,讓友校的教師觀課 |